| h0ney;)
 (妍;) 
 
吹水老手
  
                
會員編號 210686 
精華 
5 
積分 16299 
帖子 5869 
威望 3 點 
I-See幣 45801 錢 
GAME幣 974 個 
MSN宣傳 0 次 
性別  
   女
 
配偶 未婚 
閱讀權限 110 
註冊 2006-9-12 
註冊天數 6988 來自 `我來自火星!!~0~' 
狀態 離線
 | 
|  |  | 腸 子 保 健 
 
 腸 子 保 健腸胃可以說是人體中最勞累的器官之一,每天必須消化、
 
 吸收人體中進進出出的食物,以提供體內各器官與細胞足夠的養份,
 
 一旦腸道開始老化,身體的細胞也將隨之衰老,也因此,
 
 平時如何保養自己的腸胃道,顯得格外重要。醫師建議大眾:
 
 加強體內有益菌的生長,活化腸道細胞,每個人都可擁有健康腸胃環境。
 
 相信許多人都經歷過這樣的事件:踏進老人家剛上過的廁所,
 
 迎面而來的正是一陣惡臭,久久揮之不去。
 
 主要原因在於老化的腸道充滿有害菌,
 
 使年長者的排泄物充斥著濃烈的惡臭。
 
 事實上,年輕人吃多了肉類或便秘時,
 
 也往往帶有腐敗的臭味,這也是有害菌分解食物後所造成的惡氣。
 
 在這些臭便中,含有許多致癌、加速老化的物質,日常生活如果對腸胃疏於保養,
 
 很容易疾病纏身,甚而導致癌症的發生。
 
 
 人體腸內的細菌可分為三大類:
 
 
 一、 有益菌,二、是有害菌,三、是伺機菌。
 
 
 隨著年紀的增長,有益菌會愈來愈少,有害菌則不斷增加,腸道亦隨之逐漸老化
 
 。若能保持腸內的有益菌數量,進一步將有害菌逐出體外,
 
 想要長命百歲絕非癡人說夢。馬偕醫院淡水分院營養課課長趙強也指出,
 
 這些有益菌可以在腸內產生醋酸等有機酸(即所謂的短鏈脂肪酸,SCFA)和乳酸,
 
 造成腸內的酸性環境,有利於自身的成長,同時控制有害菌的生長。不僅如此,
 
 這些有機酸更可以直接作為腸道表皮黏膜細胞的能源,使細胞的代謝與替換
 
 更加正常順暢,維持腸道黏膜的完整性,有益腸道健康的保持。
 
 
 其實人體中的有益菌自出生時即存在於腸道中,
 
 且在餵食母奶後成為腸內菌的優勢族群,以哺餵母乳的嬰兒來說,
 
 體內比菲德氏菌(Bifidus)可占腸內細菌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
 
 (喂配方奶粉的小孩會減低),不過在開始餵食副食品之後即會降低。
 
 謝瀛華主任也強調,嬰兒出生五天左右,腸道的菌幾乎全是有益菌。
 
 斷奶後,嬰兒腸內有害菌逐漸壯大,但是彼此之間尚能平衡,
 
 一旦如果失去平衡,疾病就會伺機而動。據瞭解,在感冒、腹瀉、便秘、
 
 消化潰瘍、肝硬化等病人身上,均可發現其腸內的bifidus菌減少而有害菌
 
 卻相對增加的現象。
 當一個人在辦公室因疲倦而猛捶背、爬樓梯氣喘如牛
 
 ,或是大白天在公車上打盹的人,應該警覺自己是腸胃道疾病的好發者,
 
 可能要好好補充體內的有益菌。評估腸道老化程度至於要如何知道
 
 自己腸內細菌的狀態,或是腸道老化的程度,可透過大便的顏色、味道、量
 
 、形狀及硬度來衡量:顏色:愈近黃色愈佳,愈深褐色腸愈老。
 
 氣味:愈刺鼻的酸臭味、焦臭味、腐敗味,愈代表腸子老化。
 
 形狀:成條形,直徑約二∼三公分的大便形狀是最正常的,
 
 軟便或是兔子般顆粒的大便,代表腸子較老化。便量:每次的量以二∼三條
 
 ,一百∼三百公克最適宜,太多太少都不好。硬度:大便約含百分之七十五
 
 至八十的水分,排出無抵抗感或壓迫感,如果乾澀難排或一瀉千里,
 
 均是腸內失調的現象。要如何讓體內的有益菌(特別是bifidus菌)維持不減呢?
 
 最好的方法,莫過於從飲食、生活及服藥習慣加以著手。
 
 
 提出以下三點,供民眾參考:
 
 
 
 一、不可偏食:長期偏食蛋白質與脂肪,代謝的物質易引起腸道老化,
 
 並使肌膚粗糙、頭痛、噁心、暈眩。
 
 
 二、紓解壓力:考試前腹瀉、上台報告時腸胃不適等,
 
 均是精神壓力造成腸內菌失調的結果。
 
 
 三、不可長期服用消炎抗生素:長期服用抗生素,
 
 |  | 
 
 
  
 |  | I-See Forum @ All rights reserved. |  |   |  |  |  |